分类 编程相关 下的文章

本来Windows上装个驱动,按[Fn]+[ESC]就可以把SA1F00的屏幕分辨率切换为1024x600或800x480。但是Ubuntu上没有该软件,只好自己实现了这个屏幕分辨率一键切换功能。

1)新建shell脚本文件/usr/local/bin/changeView。该文件内容如下:
---------代码开始---------
#!/bin/sh
PATH="/usr/bin:$PATH"; export PATH
low_size="800x480"
high_size="1024x768"
is_low_size=`xrandr | grep -c "current 800 x 480"`

if [ "$is_low_size" -eq "0" ]; then
xrandr -s $low_size
else
xrandr -s $high_size
fi
exit 0
---------代码结束---------

编辑完成并保存后,记得修改该文件的权限:
chmod 755 /usr/local/changeView

2)设置快捷键,在“系统”->“首选项”->“键盘快捷键”。

点“添加”,然后“名称”随便输,“命令”输入以下内容:
/usr/local/changeView

按“应用”后,选中刚新增的,按[Fn]+[ESC],就设置好了。

说明:由于还没找到让屏幕支持1024x600的方法,所以这里用1024x768来代替。由于SA1F00的屏幕只有7寸,这个切换分辨率的快捷键还是挺实用的。

说起来是某天逛珠海这边的电子城(就是二十几家电子元件店铺聚合的地方),经过个一小摊位时,一个自动打招呼的小装置吸引了我(就是那种当有人经过时,播放“欢迎光临”的装置)。店主MM走过来,我仔细研究了一下,问:“光敏电阻?”MM笑了一下,说:“是的,光敏电阻。”顿时明白了这东西的原理——当有人经过时,内置的光敏电阻感应到光的变化(应该是变暗了),然后播放声音。于是想回去后自己也弄一个。

然后到了昨天才想起那件事情,但还是今天晚上才有空做出来。拿出满是灰尘的Arduino盒子,按照网上的电路图接上电路,再写个小程序来读取光敏电阻的数据并作出反应(用个LED闪两下来,代替播放声音的功能)。

电路图如下:
读取光敏电阻(From Arduino台湾使用者社群 http://arduino.tw
http://arduino.tw/allarticlesindex/2009-09-06-18-37-08/50-%E8%AE%80%E5%8F%96%E5%85%89%E6%95%8F%E9%9B%BB%E9%98%BB.html

该控制程序的代码如下:
//---------begin---------------------
int inPin = 2;    //set input pin
int outPin = 13;   //set output pin
int val = 0;   //the current data from LDR (light dependent resistor)
int pre = 0;   //the previous data

void setup() {
//Serial.begin(9600);
pinMode(outPin, OUTPUT);
val = analogRead(inPin);   //read the data from LDR
pre = val;   //init the previous data
}

void loop() {
val = analogRead(inPin);
if(pre - val >= 5) {   //compare the light change, if it turns darker
//Serial.print(pre - val);
//Serial.print("\n");
blinkLED(outPin);
pre = val;
} else if(val - pre >= 5) {  //if it turns brighter
pre = val;
}
}

//make the LED blinks
void blinkLED(int pin){
digitalWrite(pin, HIGH);
delay(200);
digitalWrite(pin, LOW);
delay(200);
digitalWrite(pin, HIGH);
delay(200);
digitalWrite(pin, LOW);
}
//---------end---------------------

int inPin = 2;    //set input pin
int outPin = 13;   //set output pin
int val = 0;
int pre = 0;
void setup() {
//Serial.begin(9600);
pinMode(outPin, OUTPUT);
val = analogRead(inPin);
pre = val;
}
void loop() {
val = analogRead(inPin);
if(pre - val >= 5) {
//Serial.print(pre - val);
//Serial.print("\n");
blinkLED(outPin);
pre = val;
} else if(val - pre >= 5) {
pre = val;
}
}
void blinkLED(int pin){
digitalWrite(pin, HIGH);
delay(200);
digitalWrite(pin, LOW);
delay(200);
digitalWrite(pin, HIGH);
delay(200);
digitalWrite(pin, LOW);
}

总结下吧。对电路方面还是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,虽然高中物理的电路理论几乎都能用上,但都忘了很多。唉~~更不用说大学时还学过的“大学物理”、“数字电路”、“模拟电路”……对了,该装置可以在很多情况下代替红外线感应的,而且成本上可以节省一大笔(例如开头提到的“欢迎光临”装置)。对于我来说,或者可以用来抓蟑螂。

这个月初入手一台二手的Kohjinsha(工人舍) SA1F00WKR(白色韩国版)。装上Windows XP后,该机器无论作为上网本还是下载机,都很给力,只是作为MP4就有点力不从心了(播放RMVB会卡)。为了进一部挖掘其应用及性能,决定装个Ubuntu 10.10 Desktop上去。经过一番的折腾,下面分享一下安装过程:
第一,硬盘安装系统。
1)为什么是Desktop而不是Netbook,纯粹个人喜欢。安装系统后,也可以通过软件管理器安装Netbook、Lubuntu等。
2)机器没有光驱,于是用硬盘安装。也可以外接USB光驱来装的,只是偶没有该设备。
3)由于Ubuntu的安装程序图形界面在该机器上一片漆黑,所以外接了个显示器来安装。没有显示器的话,只能装Alternative版了。
安装过程参考以下文章:
[url]http://www.maoegg.com/archives/926.html[/url]
安装步骤总结如下:
1)安装Grub(或者可以直接使用带Grub的、可启动的U盘)。
2)下载ubuntu-10.10-desktop-i386.iso,放到该机器硬盘上某分区的根目录下(我就放在第一个分区下)。并把iso文件里casper文件夹下的vmlinuz和initrd.lz两个文件解压,并与iso文件放在一起。
3)启动电脑,进入grub的启动界面,按c键进入命令编辑界面,输入以下命令:
[code]
root (hd0,1)
kernel /vmlinuz boot=casper iso-scan/filename=/ubuntu-10.10-desktop-i386.iso ro quiet splash locale=zh_CN.UTF-8
initrd /initrd.lz
boot
[/code]
4)进入ubuntu系统后,打开终端,输入以下命令:
[code]
sudo umount -l /isodevice
[/code]
5)运行安装程序。由于是全中文,所以安装过程略过。由于安装过程非常漫长,建议在睡觉前进行,第二天醒来就装好了。
第二,配置显卡及显示屏。
这个比较麻烦,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查资料及验证,才总结出来。目前可以显示800x480分辨率,但1024x600还不能显示,其它可用分辨率包括:1024x768、800x600、600x480。
配置显卡及显示屏,把以下代码保存为xorg.conf文件,并存放到/etc/X11目录下。
[code]
Section "InputDevice"
Identifier  "Keyboard0"
Driver      "kbd"
EndSection
Section "InputDevice"
Identifier  "Mouse0"
Driver      "mouse"
Option "Protocol" "auto"
Option "Device" "/dev/input/mice"
Option "ZAxisMapping" "4 5 6 7"
Option "Emulate3Buttons" "yes"
EndSection
Section "Monitor"
Identifier   "Monitor0"
VendorName   "Generic Vendor"
ModelName    "Generic Monitor"
Option       "DPMS"
HorizSync    28-50
VertRefresh  43-73
EndSection
Section "Device"
Identifier  "Geode"
VendorName  "Videocard vendor"
BoardName   "AMD Geode LX Video"
Driver "geode"
BusID       "PCI:0:1:1"
Option      "AccelMethod" "EXA"
Option      "EXANoComposite"
# Specify panel size for GeodeLX, corresponds ModeLine above:
Option      "PanelMode" "36940  800 832 912 1024  480 481 484 501"
EndSection
Section "Screen"
Identifier  "Screen0"
Device      "Geode"
Monitor     "Monitor0"
DefaultDepth 24
SubSection "Display"
Viewport  0 0
Depth     24
Modes     "1024x768" "1024x600" "800x600" "800x480" "640x480"
EndSubSection
SubSection "Display"
Viewport  0 0
Depth     16
Modes     "1024x768" "1024x600" "800x600" "800x480" "640x480"
EndSubSection
SubSection "Display"
Viewport  0 0
Depth     8
Modes     "1024x768" "1024x600" "800x600" "800x480" "640x480"
EndSubSection
EndSection
Section "ServerLayout"
Identifier     "X.org Configured"
Screen         "Screen0" 0 0
InputDevice    "Mouse0" "CorePointer"
InputDevice    "Keyboard0" "CoreKeyboard"
EndSection
[/code]
该文件可以从这里下载:
[attachment=0]xorg.conf.txt[/attachment]
第三,配置无线网卡。
新内核已经可以识别该机器的无线网卡了,但是还不能搜索到无线网络。但插上USB无线网卡后,却能马上找到无线网络。这个问题还没时间去搞,希望高手指教。
第四,配置声卡。
登录系统后是有登录声音的,只是播放MP3时没声音。这个问题还没找资料,也希望高手指教。
第五,其它问题。
(暂无)

这个月初入手一台二手的Kohjinsha(工人舍) SA1F00WKR(白色韩国版)。装上Windows XP后,该机器无论作为上网本还是下载机,都很给力,只是作为MP4就有点力不从心了(播放RMVB会卡)。为了进一部挖掘其应用及性能,决定装个Ubuntu 10.10 Desktop上去。经过一番的折腾,记录一下安装过程:

第一,硬盘安装系统。
1)为什么是Desktop而不是Netbook?因为Netbook版体现不出什么优势(跟Android比差远了),反而Desktop版更方便。安装系统后,也可以通过软件管理器安装Netbook、Lubuntu等。
2)机器没有光驱,于是用硬盘安装。也可以外接USB光驱来装的,只是我没有该设备。
3)由于Ubuntu的安装程序图形界面在该机器上一片漆黑,所以外接了个显示器来安装。没有显示器的话,只能装Alternative版了。曾装了个10.04的Alternative版,也折腾了很久,而且软件装了一大堆,不知道哪些跟哪些。看到10.10出来了,顺便更新。

安装过程参考以下文章:
http://www.maoegg.com/archives/926.html

安装步骤总结如下:
1)安装Grub(或者可以直接使用带Grub的、可启动的U盘)。
2)下载ubuntu-10.10-desktop-i386.iso,放到该机器硬盘上某分区的根目录下(我就放在第一个分区下)。并把iso文件里casper文件夹下的vmlinuz和initrd.lz两个文件解压,并与iso文件放在一起。
3)启动电脑,进入grub的启动界面,按c键进入命令编辑界面,输入以下命令:

grub > root (hd0,1)
grub > kernel /vmlinuz boot=casper iso-scan/filename=/ubuntu-10.10-desktop-i386.iso ro quiet splash locale=zh_CN.UTF-8
grub > initrd /initrd.lz
grub > boot

4)进入ubuntu系统后,打开终端,输入以下命令:

sudo umount -l /isodevice

5)运行安装程序。由于是全中文,所以安装过程略过。由于安装过程非常漫长,建议在睡觉前进行,第二天醒来就装好了。

第二,配置显卡及显示屏。

这个比较麻烦,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查资料及验证,才总结出来。也因为内核的驱动不断在更新,所以老版本的Ubuntu跟10.10上的配置不同。目前可以完美显示800x480分辨率,但1024x600还不能显示,其它可用分辨率包括:1024x768、800x600、600x480。

配置显卡及显示屏,把以下代码保存为xorg.conf文件,并存放到/etc/X11目录下。

Section "InputDevice"
Identifier  "Keyboard0"
Driver      "kbd"
EndSection

Section "InputDevice"
Identifier  "Mouse0"
Driver      "mouse"
Option "Protocol" "auto"
Option "Device" "/dev/input/mice"
Option "ZAxisMapping" "4 5 6 7"
Option "Emulate3Buttons" "yes"
EndSection

Section "Monitor"
Identifier   "Monitor0"
VendorName   "Generic Vendor"
ModelName    "Generic Monitor"
Option       "DPMS"
HorizSync    28-50
VertRefresh  43-73
EndSection

Section "Device"
Identifier  "Geode"
VendorName  "Videocard vendor"
BoardName   "AMD Geode LX Video"
Driver "geode"
BusID       "PCI:0:1:1"
Option      "AccelMethod" "EXA"
Option      "EXANoComposite"
# Specify panel size for GeodeLX, corresponds ModeLine above:
Option      "PanelMode" "36940  800 832 912 1024  480 481 484 501"
EndSection

Section "Screen"
Identifier  "Screen0"
Device      "Geode"
Monitor     "Monitor0"
DefaultDepth 24
SubSection "Display"
Viewport  0 0
Depth     24
Modes     "1024x768" "1024x600" "800x600" "800x480" "640x480"
EndSubSection
SubSection "Display"
Viewport  0 0
Depth     16
Modes     "1024x768" "1024x600" "800x600" "800x480" "640x480"
EndSubSection
SubSection "Display"
Viewport  0 0
Depth     8
Modes     "1024x768" "1024x600" "800x600" "800x480" "640x480"
EndSubSection
EndSection

Section "ServerLayout"
Identifier     "X.org Configured"
Screen         "Screen0" 0 0
InputDevice    "Mouse0" "CorePointer"
InputDevice    "Keyboard0" "CoreKeyboard"
EndSection

目前还存在的问题:
1)无线网卡。
新内核已经可以识别该机器的无线网卡了,但是还不能搜索到无线网络。但插上USB无线网卡后,却能马上找到无线网络。这个问题还没时间去搞。

2)声卡。
登录系统后是有登录声音的,只是播放MP3时没声音。这个问题还没找资料。

想为G1换个新电池(原电用了一年多,开始肿胀了),于是逛了一晚上的淘宝,但还是没找到好的。

本来计划好买个“烤鸭电池”(别人用电芯DIY出来的山寨电池,据说比原电耐用),但是看着样子太山寨了,于是想还是买个原电吧。

于是在信誉比较好的“淘宝商城”里搜了几家,都是50RM左右。看着图片还是不放心,问店主是不是HTC原装的,怎么鉴别之类。店主都说自己的是原装的,都可以通过客服(指的是国内多普达的客服)鉴定。但是当要求进一步提供鉴定材料(例如更清晰的实物照片)时,都说不能提供,而且都说是散装,没有外包装。淘宝真是个山寨厂商的宝地啊!看着店主都在闪烁其辞,我也心灰意冷了,还是明天再考虑那“烤鸭电池”吧。

PS. 明天又一个经常一起玩的同事离职了,他说要去深圳做网络产品的实施了。今晚聊起他的经历,还挺波折的。他是学电子商务专业的,毕业后去了一家广告公司上班。然后学会做网站,又跳到中山的一家网站公司,后来跳到我们公司做网管。考了几个证后,现在跳到深圳了。比较羡慕他有这么丰富的经历,我毕业后就在现在的公司上班了,都干了两年多,还没找到机会跳槽。

临睡前还是想写点东西。

星期天看Linux C,终于看到汇编程序相关的章节了。于是想把那示例程序(一个找出数组中最大数的汇编程序)敲一下,运行一下。但是出差在外,身边没有装了Linux的电脑。这时想到了G1上装了Debian,于是把程序敲进去,但一编译就报错了。想了想,x86 CPU的指令集跟ARM不同啊!Google一下,果然是这样!再想想,还有MIPS(“龙芯“基于此架构),其指令集也跟x86和ARM的不同,也导致其也可以语言的指令代码不相同。于是无获。

PS. 在敲代码的过程中,重温了vi/vim的操作。太强大了!

今晚在QQ聊天时,有人提到在一个XML中,删除某一节点的父节点,该如何操作?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用JavaScript操作。但是那人把解决问题的代码贴上来后,我才知道不是一回事。

那人用的是C#上的LinQ to XML,就像代码里用了SQL来处理数据一样,看不懂。虽然早就听过LinQ了,但还是第一次看到LinQ代码。一个排序操作直接Order by完事,无视任何排序算法。这使我一下子感觉无语了。如果这样编程,那我们学的东西基本都没用了。还有就是,这样的话,系统的效率都依赖于微软对LinQ的实现达到多高的效率(就像数据库对SQL的实现那样)。

当我正怀疑LinQ的作用(其带来的利弊)时,那人说“不管什么代码,能实现系统就是好代码“,这让我非常反感!就像我们公司老板说的那样“不管什么技术,能赚钱的就是好技术“,都是狗屁!

昨天终于在CentOS 5.4上把G1的USB Tethering(USB共享)搞定了。花了两个星期都处理不了的问题,其实就是驱动问题。去找了个驱动装一下就解决了。只需要执行一下以下脚本即可:
# wget http://downloads.sourceforge.net/synce/usb-rndis-lite-0.11.tar.gz
# tar zxf usb-rndis-lite-0.11.tar.gz
# cd usb-rndis-lite-0.11/
# make
# ./clean.sh
# make install

执行前,最好现把以下文件备份一下,以防有什么问题:
/lib/modules/2.6.18-164.el5/kernel/drivers/usb/net/cdc_ether.ko
/lib/modules/2.6.18-164.el5/kernel/drivers/usb/net/rndis_host.ko
/lib/modules/2.6.18-164.el5/kernel/drivers/usb/net/usbnet.ko

G1用USB数据线接到电脑上,开启USB Tethering后,执行“ifconfig -a”就可以看到多了一个rndis0接口了。再执行一下脚本即可利用G1上网:
# dhcp rndis0
# ifconfig rndis0 up

如果只是想让G1与电脑处于同一局域网内,不执行上面的语句,而执行以下脚本:
# ifconfig rndis0 192.168.77.100 netmask 255.255.255.0
# ifconfig rndis0 up
其中IP地址的设置,可以先查看G1的usb0的IP地址,如192.168.77.254,再选一个同一网段的IP地址,如192.168.77.100。

查考的网页如下:
1)HTC Tattoo (usb0 did not show up)https://www.centos.org/modules/newbb/viewtopic.php?viewmode=flat&topic_id=24127&forum=40
2)SynceInstallation/Debian
http://www.synce.org/moin/SynceInstallation/Debian

昨天,一星期难得一天的假期,全耗在usbnet上。最终还是没找到解决方法,我的G1还是不能在CentOS上通过USB共享无线网络。网上找到有讨论,说升级了内核后,就轻松连上了(该讨论的地址:http://www.centos.org/modules/newbb/viewtopic.php?topic_id=24127&forum=40#forumpost95581。虽然该帖讨论的是HTC Tattoo,但跟G1是一样的)。果然2.6.18的内核太年迈了,但我又不想更换内核,于是时间都白搭进去。

在找的过程中,发现有人讨论OpenVPN在Android(特别是在CyanogenMod Rom)上运行。相关讨论几文章如下:

1)CM的OpenVPN设定指南:http://www.androidin.net/bbs/viewthread.php?tid=60483&extra=&page=1

讲述N1上设置内置的OpenVPN,被网友多处转帖。我用的CyanogenMod-4.2.15.1也集成OpenVPN的支持,就是一直没搞过。该设置最麻烦的地方是导入证书。Android只支持PKCS12格式的加密证书,于是需要转换格式。看过一些文章后,终于转换出.p12文件(参考:常见证书格式及相互转换)。导入格式还有个问题,原来CyanogenMod Rom只能导入文件名为certs.p12的证书,这个我看了源码才知道,杯具~~更杯具的是,发现我申请的OpenVPN没有提供用户证书及密钥,于是不能用这种方法进行设置。
导入证书的相关讨论:
How To Install Openvpn Certs?:
http://forum.cyanogenmod.com/index.php?/topic/1732-how-to-install-openvpn-certs/page__p__30859__hl__openvpn__fromsearch__1s
installing cert and key for openvpn:
http://forum.cyanogenmod.com/index.php?/topic/304-openvpn-and-certificates/page__hl__openvpn__fromsearch__1
CyanogenMod Rom的源码地址:
http://github.com/cyanogen/CyanogenMod
导入证书的相关源码(见getCertFile方法):
http://github.com/cyanogen/android_packages_apps_CertInstaller
/blob/donut/src/com/android/certinstaller/CertInstaller.java

2)安装OpenVPN Settings:Android G1 Openvpn设置

该文章讲述得比较详细,不过由于TunnelDroid的作者改为直接支持OpenVPN Settings了,所以只要直接从Market下载并安装OpenVPN Settings就可以了。然后建立目录/sdcard/openvpn,把OpenVPN的相关配置文件放进去就可以了。

拿着手机“翻墙”很有Hacker味道,twitter、facebook、youtobe等都可以直接上了。不过我最高兴的是,可以直接访问http://developer.android.com/。

PS. 1)OpenVPN最难的,还是找个免费的OpenVPN服务器

2)高中时发现个软件叫SoftEther的可以建立虚拟局域网的,现在该软件已经变成PacketiX VPN了。该软件由日本筑波大学开发的,据说具有优秀的防火墙穿透能力。官方网站:http://www.softether.co.jp/

本来想在G1上装个WiFi密码破解软件。但是启动Debian失败,于是搞了几天,才发现启动脚本有问题。过程中找到以下文章,可以自己编译一个ARM版的Debian:
Debian & Android Together on G1 - Jay Freeman (saurik)
http://www.saurik.com/id/10

成功运行Debian后,去下载了aircrack-ng-1.1的源码来装。后来发现装的Debian上已经附带aircrack-ng。
Aircrack-ng
http://www.aircrack-ng.org

然后发现G1上的无线网卡tiwlan0不能以监听模式运行,就是iwconfig命令不能用,于是不能实现G1破解加密WiFi。再看看相关资料,说是驱动问题,不允许对无线网卡进行底层的设置。看来只能等高手写个驱动了。

看了看WiFi的加密,分为wep、wpa及wpa2三种。其中wep加密最容易破解,只要抓到足够的数据包就可以了。例如aircrack-ng就能轻松破解。也有个叫BT3的整体解决方案,包含虚拟机、Linux操作系统(Slax)和图形化软件,公司的同事演示过,对wep加密简直是“秒杀“。wpa和wpa2加密更安全,破解需花费更多时间。暂时没接触过。

过程中发现一篇关于把Android移植到真实机器环境的文章:
KLDPWiki: Android Porting On Real Target
http://wiki.kldp.org/wiki.php/AndroidPortingOnRealTarget
花了一个晚上把它看完,获益良多。简单来说是对Android有更进一步的认识。

还发现了Android上的VNC Server:
Android VNC Server
http://code.google.com/p/android-vnc-server/
此软件是在别人的基础上修改而来的,免去了安装驱动的要求,在G1的终端上敲下命令就可以了。最新版本实现了对触摸屏的支持。

PS. iPhone出来后,大家都学做界面;Android出来后,大家都学做系统了。

今天发现了个软件,可以在电脑上查看并控制Android手机。同时发现该软件使用Java Web Start(javaws)来运行,于是查了下相关资料:
Java(TM) Web Start技术自述:
http://java.sun.com/javase/technologies
/desktop/javawebstart/1.2/zh/docs/Readme_zh_CN.html

该自述文档中一再强调Java Web Start使得应用程序变得像HTML一样,直接从浏览器启动(启动简单,只需一次点击,即可完成部署、运行),每次启动都自动检查版本更新,而且拥有比HTML强N倍的交互性,感觉是不错的。跟同事交流了一下,发现网上已经有很多实例及应用了(毕竟已经是JDK 5就带有的功能),而且有3D实例的。但缺点还是不少。

首先,Java运行环境是个致命伤。就因为要装个庞大客户端(JRE),所以Applet才流行不起来。还要浏览器插件支持,否则只能下载jnlp文件到本机,然后敲命令运行。Flash能流行起来,其小巧的客户端起了很大作用。

其次,是来自HTML 5的冲击。主要为了提高Web页面交互而诞生的HTML 5,明显想取替Flash的地位,也没把Java放眼里(不知道JavaFX又如何呢)。网上已经有直接在浏览器上运行Quake的视频,就是用HTML 5的3D API实现的。

再次,跨平台的问题。显然手机上不能使用,某些JDK版本更是没附带javaws这个文件(例如我用的CentOS 5.4 x86_64上的openJDK就没有支持该功能,为此我苦恼了整个晚上)。

还有就是即使程序能在本地缓存起来,但是有效期一过,就得连上Internet才能访问。特别是那些有效期设在当天的,每次启动都要重新下载程序。

PS. Java已经成为全球最多人使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了,不知道JDK 7会带来什么改进呢。